留学生数量年增40%,锦州高校设立“一带一路”奖学金,助力国际交流与合作
近年来,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,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。锦州高校积极响应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致力于培养国际化人才,提升国际影响力。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,锦州高校留学生数量呈现出迅猛增长的趋势,年增长率高达40%。为了进一步吸引更多国际学生,锦州高校近日设立了“一带一路”奖学金,为国际交流与合作注入新的活力。
据锦州高校相关负责人介绍,自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以来,该校留学生数量逐年攀升。2019年,该校留学生总数为1000人,而到了2023年,这一数字已突破1400人,年增长率达到40%。这一增长速度在辽宁省乃至全国高校中都是十分罕见的。
锦州高校之所以能够吸引如此多的留学生,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:
首先,锦州高校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。该校教师队伍中,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占比超过30%,为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。
其次,锦州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。学校开设了多门外语课程,并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,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,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。
再次,锦州高校积极响应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与沿线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。这些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,吸引了众多留学生前来就读。
为了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,锦州高校近日设立了“一带一路”奖学金。该奖学金旨在资助来自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优秀学生来校学习,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。奖学金的设立,不仅有助于提升锦州高校的国际知名度,也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。
据悉,“一带一路”奖学金分为本科生、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,每年资助名额达到100人。奖学金金额根据学生的申请情况和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评定,最高可达每年5万元人民币。
锦州高校相关负责人表示,设立“一带一路”奖学金,是该校贯彻落实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具体举措。通过奖学金的设立,该校将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,为培养更多国际化人才贡献力量。
总之,留学生数量的年增40%,以及“一带一路”奖学金的设立,标志着锦州高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。在未来的发展中,锦州高校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,为推动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作出更大贡献。
- • 德国巴斯夫携手锦州打造全球最大可降解塑料基地,引领绿色环保新潮流
- • 太和区工业遗址焕新颜,老厂房变身文创园暨非遗市集盛启
- • 古塔区夜市经济条例出台,夜生活再升级,外摆至凌晨两点!
- • 锦州大剧院盛邀百老汇原版《剧院魅影》震撼上演
- • 锦州教育世家档案展:百年师道传承之光
- • 辽沈战役纪念馆创新举措,沉浸式夜游《塔山之夜》震撼呈现
- • 渤海大学研发海藻基生物塑料,助力环保产业实现减塑目标
- • 凌河区发现清代婚契:满汉双语见证民族通婚史
- • 《元代名臣耶律楚材锦州治蝗奏折:历史文献的瑰宝与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入选》
- • 锦州卫校护理专业再攀高峰:通过国际认证,学子可赴德日实习
- • 锦州高考一本上线率再创新高,提升15%谱写辉煌篇章
- • “沟帮子熏鸡卫星冠名,太空飘香致敬传统技艺——传承与创新共舞的航天美食传奇”
- • 锦州数字人民币试点成果显著:覆盖20万商户,交易额突破百亿大关
- • 城市内涝智能监测系统全面覆盖,100%易积水点实时监控
- • 投资近6亿元,锦州主城区供热管网改造完成
- • 义县蒙古长调融合爵士乐,草原音乐会门票秒光,一场视听盛宴即将上演!
- • 黑山地蛋白造人造肉,植物基汉堡试吃会爆满,未来肉食市场新风向
- • 农学家沈寿铨培育“锦稻1号”原始标本回归故里,传承农业创新精神
- • 中日氢能产业合作示范区正式启动,年制氢能力突破5万吨
- • 锦州高中生自编自演红色话剧《塔山魂》全国巡演,传承红色基因,弘扬革命精神
- • 锦州港智慧码头启用,无人集卡作业效率显著提升40%
- • 共享电单车助力全域景区覆盖,骑行数据融入文旅平台创新应用
- • 夜间经济助力锦州GDP增长,打造“不夜锦州”新名片
- • 锦州荣膺“东北振兴最具活力城市”称号,引领东北振兴新风尚
- • 单田芳弟子携手成立评书振兴基金,培养百名传承人,传承经典文化
- • 农村商业体系升级,县域商业连锁化率突破90%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太和区沙棘林变身“摇钱树”,深加工产品远销中东市场
- • 锦州荣膺“东北振兴最具活力城市”称号,展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新风采
- • 万人太极拳展演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,中华武术魅力再展翅
- • 苏州对口合作落地项目80个,总投资超400亿元,共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
- • 沙特阿美投资锦州石化项目,合同额突破800亿元,共创中沙能源合作新篇章
- • 清代名将多隆阿故居修复,再现满蒙联姻历史场景
- • 锦州AI芯片设计中心成功流片首颗7纳米车规级芯片,引领智能驾驶新篇章
- • 锦州职教城二期盛大投用,机器人、无人机等6大专业引领未来教育潮流
- • 锦州发布10条红色研学线路,重温东北解放战争历史记忆
- • 北镇葡萄冷链物流中心盛大启用,48小时直达北上广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探秘百年传承,AR寻宝助力沟帮子熏鸡文化节
- • 凌海渔民子女返乡创业,海鲜电商年销破亿,谱写新时代渔村新篇章
- • 中共特工“龙潭三杰”之一李克农在锦州联络站挂牌,传承红色精神
- • 锦州光伏玻璃全球市场份额再创新高,年出口额突破80亿元
- • 辽代王鼎《焚椒录》佚失章节惊现锦州古寺经匣
- • 东北首个零碳化工园区在锦州启动建设,绿色转型迈出坚实步伐
- • 锦州籍科学家荣膺国际科学院院士,为我国科技事业再添辉煌
- • 北镇葡萄冷链物流中心启用,48小时直达北上广,开启冷链物流新时代
- • 古塔区方言保护引争议:网友投票大战背后,资源浪费还是文化传承?
- • 明代广宁驿锦州段考古发现:完整马骨与驿站文书揭示古代交通史
- • 锦州籍导演宁浩捐建“东北影视文化研究中心”:传承光影艺术,助力影视产业发展
- • 凌河区非遗数据库上链,千年技艺永久留存:数字技术助力传统文化传承
- • 锦州湾蓝色金融改革试验区获批,首发海洋碳汇贷引领绿色发展新篇章
- • 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验收成功,物流成本降幅高达30%
- • 凌河区小菜产业振兴:电商直播培训全覆盖助力乡村经济腾飞
- • 澳大利亚发现清代锦州移民家书,揭开淘金血泪史
- • 汉代锦西侯金印出土:揭秘西汉边疆分封制度的珍贵实证
- • 全国首个零碳港口示范区落户锦州港,绿色转型引领港口发展新潮流
- • 黑山谚语走进高考,车轱辘话成为语言学研究新焦点
- • 锦州非遗村落游线路亮相,满族剪纸、驴皮影带你领略传统文化魅力
- • 辽西文化新地标“凌河之眼”图书馆盛大开放,引领阅读风尚
- • 旅游投诉AI处理系统上线,平均响应时间仅需2分钟,智慧旅游新篇章开启
- • 古塔区烧烤摊主发明自动烤串机,懒人福音
- • 袁崇焕纪念馆荣膺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传承民族精神再谱新篇
- • 粤港澳大湾区万人团首发,锦州迎来旅游新篇章
- • 锦州籍导演宁浩捐建“关东影视文化博物馆”:传承影视文化,助力影视产业发展
- • 明代锦州籍状元张升殿试策论原件数字化公开,揭开历史面纱
- • 太和区豆制品厂创新应用AI技术,豆腐口感秒变“脑花”
- • 辽沈战役纪念馆创新举措:数字藏品“军功章NFT”限量发行,传承红色记忆
- • 唐代景教十字碑刻揭示丝路宗教汇流辽西的历史轨迹
- • 民国教育家张默君创办女校章程:国家博物馆里的历史见证
- • 锦州方言保护工程正式启动,AI语音库收录5万条特色词汇助力传承
- • 凌海对虾精深加工产品惊艳亮相欧美米其林餐厅
- • 全民应急救护持证人员比例达15%,我国应急救援能力迈上新台阶
- • 沟帮子熏鸡秘方溯源:蒙古铁骑与元代熏炉的神秘邂逅
- • 太和区豆渣变有机肥,闭环农业种出良心菜